資本下鄉逐浪現代農業
管理不規范阻礙農企融資
時報記者 滕昶 文 唐瑋潔 漫畫
5月7日下午,由浙江省農業區域合作促進會、浙江聯眾休閑度假有限公司主辦的浙江涉農企業資本運營總裁研習班在西溪濕地附近的一家酒店開班。令前來接受培訓的農企總裁們喜出望外的是,這次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創投領域人士前來參加。
一下子能與十多家創投機構進行交流對接,對這些農企大佬們來說,還真是個新鮮事兒。“農業的發展,正遇到大好時機,不少農企也發現,原來自己也有一天能走資本化道路。”中富投資集團執行董事王翊晟說。
在上市方面,2010年,全國共有14家農業企業成功IPO,籌資金額共計19.20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值。2011年上半年,上市企業數量達到8家,共計籌資11.24億美元,僅上半年的融資金額就超過了除2010年和2007年以外的任何一年的全年融資金額。
今天對于農業企業來說,可算是生逢其時。事實上,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中國VC/PE共披露農業投資案例89起,其中,在78起披露投資金額的案例中,共涉及金額11.04億美元(不包括農業機械)。這兩項數據,都創了歷史最高位。
農企:千載難逢的好時代
“千載難逢。”浙江紅葉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鴻均這樣描述農業企業正遇到的機遇。
紅葉園藝是由浙江省花卉市場改制而成的一家企業,如今它已經成為杭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并且有了上市計劃。
上世紀90年代,紅葉園藝剛成立時,只有十幾個人,還都是以初高中學歷的技術工為主。余鴻均說,那些年,公司的業務依舊是以花卉苗木的批發為主。“過去,人們對農業和農產品的需求是,吃飽穿暖就成。”余鴻均說。然而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開始有了很大的需求,“老百姓過去只要吃飽就成,現在卻是要吃好。”
從吃飽,到吃好。這其中雖然只是一個字的變化,但是對農業企業而言,便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蔬菜要有機的,水果要進口的,食品安全更是越來越被關注,這些變化對農企來說,都是機遇。”對余鴻均而言,園藝的發展也正當其時。
如今,不僅市政工程對園藝有著不小的需求,不少房產項目,也將園藝環境,作為商品房增值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紅葉園藝在這些年,承接了不少房地產等項目的,其中不乏篁外這樣的精品樓盤。
機遇之下,農企們也在踟躕:農業真的做得大?幾把鐵鍬幾畝田,真的能上市?真的能像高科技企業一樣搬進寫字樓嗎?
事實是,紅葉園藝在今年已經有了上市計劃,而且他們也的確搬進了寫字樓,“傳統的小作坊式農業,當然沒法把握住現在的機遇,沒有技術怎么培育有機蔬菜,沒有資本怎么打造品牌?”余鴻均發現,要抓住今天的機會,就必須從“練內功”做起。
為此,紅葉園藝逐漸從最初沒有一個國家資質,到如今擁有六個園林園藝方面的國家資質;人員架構從最初的初高中學歷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高學歷工程師主;而在產出方面,紅葉園藝更是引進并自行培育了不少過去只能進口的苗木,為高端市場的開拓,打下了基礎。
1997年,紅葉園藝成立時的注冊資本金只有300萬,到去年,紅葉園藝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了3億多。
“我們要上市!”余鴻均終于有了底氣,公司發展到這個階段,不缺錢,也不缺融資渠道,事實上,最近三五年,有不少創投公司與紅葉園藝接洽過。“我們希望通過上市,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也能通過上市,對企業進行更規范化的管理。”
高收益受追捧 管理不規范阻礙農企融資路
中富投資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王翊晟最近跑了好些個農業企業。“過去我們只投過一家做農機的企業,雖說涉農,但其實還是一家工業企業。”王翊晟說,如今,農業企業的高速發展,讓王翊晟也忍不住想去農業企業走走看看。
但是這一走,王翊晟便發現問題了,要投資農業企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比如農業用地只能租,不能買,就不能算作是企業的固定資產。”王翊晟說。這對于農業企業的估值,并不是什么好事。與此同時,投資農業的周期較長,特別是苗木等產業,要幾年后才能見效益。
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不規范是農企的通病。”王翊晟考察過的不少農業項目中,不乏優秀的創意點子。但讓他頗感頭痛的是,這些農業企業的管理模式比較混亂,有些甚至沒有固定的創業團隊,而依舊是以家族式企業為主。“不少企業還是小農經營模式,他們希望的是在引進投資的同時,也能引入現代管理團隊來替他們將企業規范化。”
紅葉園藝聘請專門的財務機構,為自己梳理財務及資產情況。這看起來只是個小舉措,其實非常關鍵。因為農業企業先天的不規范,事實上正是阻礙其進入資本市場的一個很主要的門檻。“在規范化上,農業企業雖然覺醒得比較晚,但是現在大多數農企都已經意識到,并開始去做了。”余鴻均說,一旦農企有了這樣的意識,那么迎頭趕上便是遲早的事。
既然農企在管理規范程度上,依然與工業、高新技術行業有差距,為什么還越來越受到創投公司的追捧?
“因為這個行業的收益真的很高。”王翊晟不禁感嘆,農業企業已經今時不同往日,現代農業一旦走上品牌化、規模化的道路,其回報便不可估量。“我們在福建考察一家水產養殖,毛利達到了80%。”
對投資機構而言,農業這塊肉雖然不那么好咬,卻真的很誘人。
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雖然農業企業的回報比較慢,但是農企一旦上市,其市盈率往往比工業企業要高不少。
增值服務 助推農企進入資本市場
曾經醉心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浙江天堂硅谷股權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如今涉獵面越來越廣。
農業自然也進入了其視線范圍。從2010年初次“涉農”至今,天堂硅谷已經先后投資了8家農業企業。涉農投資的金額,也占到了全部投資的15%左右。
公司執行總裁蔡杭衛最近就正在考察湖南一個山蒼子種植基地的項目。單純生產售賣山蒼子,并不能帶來多高的回報。但是山蒼子還是用作生產天然檸檬醛以及高級潤滑油的原料。湖南這家企業,便打算以山蒼子為原料,生產天然檸檬醛高級潤滑油,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農業領域,種瓜賣瓜的附加值太低了,”蔡杭衛說,種下大豆,能賣出豆油,才能創造真正的高附加值。
雖然目前湖南這家企業在資金和人才上,都遇到不少難題,但是蔡杭衛認為,雙方一旦達成合作,天堂硅谷定會利用自有資源,為這家企業提供幫助。
在蔡杭衛看來,項目本身的好壞,并不是農企能否走資本化道路的唯一要素。“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農業企業主本人的社會責任感,對于一個項目能否獲得投資很重要。”蔡杭衛說,還要考慮該項目是否是今后政策支持的產業,“如果產品連綠色環保這關都過不了,那就沒有投資的必要了。”
此外,規范化是農業企業走資本化道路的要務。“農企的精細化、規模化程度,一定與它的產出附加值成正比。”
蔡杭衛也建議農業企業應當適時的引入優秀投融資機構。“因為這些機構有專業的團隊,能為目標企業提供優秀的增值服務,比如人力資源、公司治理、戰略規劃等,就完全可以由創投公司來提供支持和引導,”蔡杭衛說,“通過這些服務,能提高農業企業的經營效率,還能夠為今后農企進入資本市場,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天堂硅谷的增值服務除了發揮各種金融工具的作用以外,還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融合,通過產業整合等方式支持、幫助被投企業鞏固、提升行業的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