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份堪稱“史上最嚴”的第三方支付監管方案出臺,網友們紛紛議論“這下剁手黨真的要被剁手了”。因為方案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寫的----對網絡支付業務實行分層管理,對于安全等級不高的余額賬戶單日累計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或者是1000元,年累計金額不超過20萬元或10萬元。
為什么政策要如此收緊對于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呢?原因是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涉足理財投資業務的野蠻生長,影響到相關行業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而“金福貓”的出現使得用戶可以在輕松賺錢的同時又可以享受安全與放心。7月8日驚艷上線的天堂硅谷金福貓平臺,與恒豐銀行總行簽署了平臺資金托管協議,委托恒豐銀行總行對平臺投資人與融資人的資金進行托管與劃撥,確保了監管賬戶內現金資產的安全,有效保護了投資人與融資人的資金安全。
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否保證安全理財?
“什么?花自己的錢買東西竟然還限購?!”這兩天網絡簡直炸了鍋,其實不用緊張,為什么呢?
首先,只要不是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里面的余額進行支付,是不會受到任何限制的。
其次,整個第三方支付監管辦法,其實就兩個重點:第一不允許第三方支付吸收存款,第二不允許第三方支付體系內轉賬。
如果,這兩個都可以做到了,那么第三方支付就是標準的銀行了,不如直接申請銀行牌照得了,沒有必要做第三方支付。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理論上第三方支付公司沒有資質吸收存款。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時候,明確規定是基于支付技術,而不是基于資金歸集。所以這個錢理論上只是客戶臨時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在銀行的賬戶上,應該受到嚴格的監管。
在監管收緊的大環境下,浙江天堂硅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推出的“金福貓”從誕生之日起就顯得與眾不同,作為業內第一家通過銀行真正實現資金全面托管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其規范的運作模式、優質的資產端配置、嚴格的風控體系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有“金福貓”在,理財本就如此心安。